■張志剛詢問病人療效。
  本報記者 郄磊 攝
  新聞到底 《他用雙拐丈量醫者仁心 他惦記著轄區8773人的健康狀況》
  新聞閃回 身患癌症,與死神搏鬥後重返工作崗位,被轄區居民譽為“雙拐上的片醫”——張志剛的事跡經本報報道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註,大伙兒都被張志剛心系患者的大愛深深感動。
  □本報首席記者 王鳳偉
  轄區居民:“張志剛,你是好樣的!”
  “張大夫,你的病怎麼就不告訴大媽我呀?咱們關係這麼好,你不應該隱瞞著我啊,你應該告訴我啊,我也好多來看看你!”昨天一大早,家住建北街道辦事處附近的張大媽就急匆匆趕到建北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緊握住張志剛的手,大媽聲音哽咽,語氣充滿心疼和抱怨。
  張大媽今年71歲,是棉一退休職工,患高血壓多年。在張志剛的幫助下,張大媽的血壓這些年來一直被控制的很好。“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只要找到張大夫,保證藥到病除。”張大媽激動地說,有一次,半夜她感到身體不適,就給張志剛打了個電話,讓大媽沒想到的是,不久張志剛就匆匆趕來了。看著拄著雙拐的張志剛,大媽心疼地流著眼淚:“多好的大夫啊,怎麼就有這樣的遭遇呀?”在張大媽眼裡,張志剛不僅醫術高明,且責任心極強。
  “張志剛,你是好樣的!”和張大媽一樣,昨天短短一天時間,先後有十幾位轄區居民專程趕到建北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些人大都是附近居住的居民,全部是張志剛曾經接診的患者。大伙兒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當面給張志剛送去最為誠摯的祝福,並再三叮囑其一定要註意休息。“孩子,身體最重要!你一定要註意休息,千萬千萬不要再忙再累了!”這是趙大爺的叮囑,在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眼裡:“張志剛是個熱心腸的醫生,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張大夫救過來的,事發時也是在晚上,我這位朋友突發心梗,張大夫聞訊趕來後,一邊搶救一邊聯繫上級醫院,由於搶救及時這位朋友最終擺脫了死神的威脅。”“我們就是希望這麼好的大夫能早日康復,我們需要這樣的好大夫,我們也離不開這樣的好大夫!”李女士的一席話代表了大伙兒的共同心聲。
  “全市社區醫務工作者應向張志剛學習!”
  “張志剛,真是好樣的!”和眾多熱心市民及讀者一樣,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趙立峰的語氣里充滿了激動和心疼:“我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完晚報的報道的,真是,很感人,很激動,我為我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有這樣的好醫生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對健康事業的忠誠和對轄區居民的深厚感情,充分詮釋了新時期醫務工作者‘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核心價值觀。”趙立峰號召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工作者向張志剛學習,學習他那種忘我工作、心系患者、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忠於職守、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和崇高醫德,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一流的業績;學習他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像我這樣的醫生有許許多多”
  記者:張大夫,今天有很多人來看你吧。
  張志剛:今天讓我非常感動,有好多居民專程來看我,有祝福的,有叮囑的……這些都是我沒想到的,真的!其實我並沒有多麼偉大,我僅僅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在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像我這樣的醫生有許許多多!
  記者:今後有什麼打算?
  張志剛:今後的打算就好好活著,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患者!在這兒,我想對關註和關心我的朋友們說,謝謝大家的關心,請放心,有了你們的祝福和關註,我一定會更好地堅持下去,更好地為病人瞧病!
  鼓勵居民就醫首選去社區衛生機構
  “在社區看病,方便、便宜、服務好,我們鼓勵居民就醫首選最好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趙立峰說,2013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診量達492.27萬人次,同比增長22.58%,創歷史紀錄,這說明社區衛生機構已成越來越多的居民就醫首選。
  趙立峰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衛生工作,多次將其列為為民辦的重要實事,併在政策、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在財政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加大民生醫療方面的投入,如市財政出資為所有社區衛生中心配備了雙向轉診車和市民體質監測系統;所有社區衛生機構都實行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同時,對846名社區全科醫生、護士、預防保健人員、B超人員進行培訓,組織開展了多次護士崗位練兵活動,對210名社區醫生進行了心理衛生及救援知識培訓,在14家社區衛生機構建成陽光心理工作室等等,這一系列舉措,都為社區衛生機構吸引市民就醫創造了條件。
  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9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60多個,社區衛生街道覆蓋率達100%。  (原標題:市民同事為“雙拐片醫”點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offlbjco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